Labubu vs. 茅台:世代社交貨幣之戰
1.02K

當你的副業是文化分析
早晨第三杯冷萃咖啡下肚時(因為追蹤亞洲市場開盤的人不需要睡眠),美國銀行將Labubu收藏品與茅台酒相提並論的報告,像比特幣減半事件般引起我的注意。曾於馬斯克主持SNL時做空狗狗幣的我,對荒謬比喻司空見慣——但這次?意外地有說服力。
社交貨幣大比拼
Labubu:
- 客群: 用零用錢換取多巴胺刺激的青少年
- 用途: Instagram炫耀 + Discord社群聲望
- 估值: 以按讚數與FOMO情緒定價
茅台:
- 客群: 潤滑人脈網絡的企業高管
- 用途: 禮品包裝下的利益輸送(據傳)
- 估值: 以政治資本計價
關鍵在於?兩者都患我們在垃圾幣中常見的病——極度受炒作週期影響。還記得CryptoKitties堵塞以太坊嗎?Labubu二手市場價格正展現類似拋物線幻覺。
IP生命周期與博傻理論
泡泡瑪特275港元目標價假定:
- 沒有「青少年過度消費」的政策打壓(騰訊遊戲限制前車可鑑)
- 在Z世代發現自己收集的是塑料而非比特幣ETF前推出下個爆款IP
- 全球擴張能抵消中國人口結構危機
坦白說,某些ERC-20代幣的經濟模型還更永續。至少JPEG不用倉庫儲存。
敘事轉變的交易訊號
關鍵指標觀察:
Labubu轉售溢價(等同NFT地板價)
抖音開箱影片熱度衰減率(互動減半=需求見頂)
終極思考:下次有人說「收藏品是價值儲存」時,問他們是否接受用Labubu作為貸款抵押品。答案不言而喻。
AlgoRabbi
喜歡:89.34K 訂閱:3.81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