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ST價漲解密
1.76K

AST波動脈衝:不只是單純跳升
今天早上盯著AST價格走勢,彷彿它欠我錢——事實上也確實如此。從\(0.0418到\)0.0436的跳升絕非雜訊,而是一則行為信號。
別被FOMO迷了眼:第一階段量能低迷(103K),第二階段雖微跌卻出現異常波動(高點達$0.0514),這對缺乏流動性的代幣而言極不尋常。
我的結論:這不是自然成長,而是大戶活動後的訂單簿重調。
25.3%跳升背後的真相
第三階段飆升25.3%,看似驚人;但實際僅由\(0.0415跳至\)0.0436,隨即回檔。這種典型「拉高出貨」微模式,在低流通量、弱深度的DeFi代幣中屢見不鮮。
我以Python快速分析OHLCV資料:
- 第二與第三階段成交量下降約7%
- 僅一分鐘內在$0.0514出現巨量成交——極可能是停損機器人觸發的賣單。
這不是創新,而是算法脆弱性的偽裝表現。
流動性仍處於崩壞狀態(即使標榜去中心化)
AirSwap自稱零保管點對點交易,但現實是:
- 日均成交量僅約\(8萬至\)11萬
- 高低價差達\(0.0456 vs \)0.04
- 中心化中繼節點集中風險高
在我過去投研經驗中,這稱為「低流動性事件風險」。如今卻是Ethereum AMM上的日常現象——激勵機制尚未成熟。
更諷刺的是:我見過NFT晚段釋出拍賣的執行效率都比AST好得多。
圖表背後真貌:行為金融學遇上程式碼 ➗
真正關鍵在於市場心理已遠超基本面。那記+25%漲幅並非來自新合作或協定升級,而是機器人發現薄買盤後迅速湧入高槓桿訂單再迅速撤出。
這種行為在資訊不對稱環境中滋長——而AST至今仍存在此問題。我目前追蹤的核心指標為「各大DEX(如Uniswap V2、SushiSwap)訂單簿深度比」——對零售投資者而言仍顯不足。
最終判斷:冷靜觀察,而非熱情追高
我不說AST已死亡——遠未至此——但近期走勢反映的是投機機制而非可持續價值創造。每月99美元的研究報告包含即時流動性評分模型,能提前標記這些紅燈警訊,讓客戶避開由機器人套利引發的閃崩。
1.43K
521
0
QuantPhoenix
喜歡:12.24K 訂閱:1.63K