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000萬美元加密貨幣OTC騙局:貪婪與從眾心理如何讓VC與巨鯨上鉤

980
5000萬美元加密貨幣OTC騙局:貪婪與從眾心理如何讓VC與巨鯨上鉤

5000萬美元加密騙局解剖實錄

當我的彭博終端機去年11月閃現可疑場外交易警報時,連我這見慣風浪的分析師都為之震驚。這場騙局具備經典詐騙的所有特徵——只是披著區塊鏈術語的外衣。

第一階段:佈下誘餌(2024年11月-2025年1月)

犯罪者從教科書般的完美開場起步——在Telegram群組提供GRT、APT等代幣五折優惠。我的量化模型發出異常警告,但人性總戰勝數據。早期「投資者」準時收到鎖倉代幣,創造的從眾效應甚至讓創投機構忽略基本盡職調查。

第二階段:擴大幻象(2025年2-6月)

截至2025年第一季,騙局已擴展至SUI、NEAR等二十多種代幣。結構性缺陷在於:每位新投資人的資金都用於支付前期參與者——典型的數位龐氏騙局。錢包流向的鑑識分析顯示循環交易跡象,但FOMO情緒壓倒理性判斷。

被集體忽視的關鍵警訊

當SUI的Eman Abio在五月推文警告場外交易詐騙時,我的合規警報全面響起。然而交易量持續增長,數據顯示認知失調現象——投資者緊抓早期「成功」經驗,無視累積證據。

崩盤與教訓

六月爆發的崩盤揭露零售與機構投資人的驚人損失。當我為基金客戶重建事件鏈時,浮現三大鐵律:

  1. 超過20%的折扣就該自動觸發懷疑機制
  2. Telegram並非受監管交易所(驚喜吧)
  3. 連量化專家都需要行為金融學訓練

這不只是竊盜案——更是對產業風險架構的壓力測試。而我們徹底失敗了。

LynxCharts

喜歡77.86K 訂閱4.03K